村委会、工作队、合作社共谋产业发展。
修建柑橘批发场地。
新修的体育运动场。
山下,一河碧水清澈见底,烟波浩渺让人心醉;山上,满山的柑橘树苍翠欲滴,一个个成熟的果子缀满枝头,金灿灿密如繁星。金秋十月,漳河新区漳河镇肖岗村到处是一派硕果累累、美不胜收的丰收图景。
10月13日,记者来到位于漳河环库公路旁的肖岗村2组的一片柑橘园,只见几位村民正忙碌着修建一个水泥平台。村民尹兴家介绍,这是他们合作社的柑橘批发场。前几天,他们已硬化好近600平方米空场地,目前正在修建装车台,接下来还要搭建几间堆放柑橘的钢架棚,总花费要10万多元。
尹兴家所说的合作社是“荆门市漳河新区肖店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”。该合作社2019年11月成立,他是合作社的牵头负责人,合作社目前已网罗6户社员,拥有柑橘种植面积110多亩。
1973年出生的尹兴家种柑橘已有近20年了,父亲是一名残疾人,母亲长期体弱多病,家里一度陷入贫困。2015年以来,在村委会及漳河新区财政分局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,尹兴家虚心学习柑橘种植技术,不断扩大柑橘种植面积,顺利地摘掉贫困“帽子”奔入小康。现在,他不仅利用自家承包地种了20亩柑橘,还租用村集体土地种了10亩柑橘,一年光种柑橘就收入10多万元。家里不仅买了小汽车,他还领头成立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,带领其他橘农一起奔小康。
村委会副主任肖兵也是合作社的一员。他说:“我们村家家户户种柑橘十几亩,但一家一户不好卖。去年,合作社尽管成立得比较迟,但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,克服修建环库公路影响,帮村民将柑橘都卖了出去。今年,我们早早启用了合作社,现在正在修建硬化批发柑橘的场地,希望通过努力,可以为全村橘农搭建一个产品销售的平台,同时克服疫情影响,帮橘农们卖个好价钱,实现增产增收。”
“肖岗村是个典型的库区村,全村位于几个半岛上,地理位置优越,非常适合发展柑橘产业,并且有悠久的柑橘种植历史。”漳河新区财政分局驻肖岗村工作队队员姚长新介绍。2015年,漳河新区财政分局驻肖岗村工作队通过走访调研,结合村情制定了“一村一品,大力发展柑橘产业”的发展思路,并引进了可可(荆门)农业股份有限公司,推行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发展柑橘产业的积极性,推动了全村柑橘产业的发展。截至2019年底,全村柑橘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0多亩迅速增加到5800多亩,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。
5年来,漳河新区财政分局驻肖岗村工作队还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,争取各种扶贫资金、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,修通了全村的通村通组通户公路30多公里,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,新修的党员群众文化中心及体育运动场也投入了使用,全村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大为改善, 精准扶贫贫困户24户、77人均已脱贫。2019年,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5300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41.54万元。
在党的富民好政策引领下,肖岗村——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正脱胎换骨,嬗变成一个村富民强的美丽乡村。